一個人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和氣,原因竟是……
2025-10-26 -
三毛說:
“家,對每一個人,都是歡樂的泉源啊!再苦也是溫暖的,連奴隸有了家,都不覺得他過分可憐了。”
無論我們走得多遠,家永遠是我們的港灣,是我們一生的依靠,有家才有歸途,有家才不孤獨。
然而,面對家人,很多人總是缺乏耐心,暴躁易怒,把壞脾氣發洩在最愛的人身上,導致家庭爭吵不斷,甚至分崩離析。
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了外人,卻總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家人呢?

01
因為不輕易離開,所以肆無忌憚
對於這個問題,網上有一條高贊回答:
“因為在你潛意識裡你覺得你的親人不會離開你,所以你就會肆無忌憚。”
小說《圍城》中,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!
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姻,從一開始就不被雙方家人看好,二人因此受盡委屈而無處發洩,為了讓自己好受點,只能拿對方作為自己的出氣筒。
方鴻漸甚至總結出了這樣的“好處”:
“從前受了氣,只好悶在心裡,不能隨意發洩,誰都不是誰的出氣筒。現在可不同了,對任何人發脾氣,都不能夠像對太太那樣痛快。父母兄弟不用說,朋友要絕交,傭人要罷工,只有太太像荷馬史詩裡風神的皮袋,受氣的容量最大,離婚畢竟不容易。”
為了給失業的方鴻漸介紹工作,孫柔嘉找了自己的姑媽幫忙介紹,然而自尊心受損的方鴻漸並不領情,還嘲諷她走關係,罵她是“親戚的哈巴狗”。
孫柔嘉也不是好惹的,挖苦方鴻漸“本事不大,脾氣不小”,說他是朋友“趙辛楣的走狗”,是“懦夫”。
就這樣一時嘴快,相互侮辱謾罵,最終讓二人的關係陷入僵局!
家人確實是最安全的,即使我們將壞脾氣發洩在他們身上,他們也不會輕易離開我們。
然而,即使是枕邊的愛人或者與你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孩子,也禁不起你再三的惡語相向,肆無忌憚的結果只能是分道揚鑣!
周國平說:
“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,我們要警惕本能,培養教養。”
脾氣發出來是本能,壓下去是本事。
無論在外有多大壓力,面對家人時,能做到和顏悅色,是一個人該有的教養。

02
在親近的人面前,
更應該控制情緒,有邊界感
在親近的人面前,更應該控制情緒,要有邊界感。
作家瓊瑤說:
“被敵人傷害不稀奇,被親人傷害才最痛心。”
自己最愛的家人的一句侮辱或謾罵,有時候比外人十句話的殺傷力都強,即使日後和好,也終究會留下傷痕,時不時想起,刺痛內心。
所以,永遠不要對家人口無遮攔,惡語相向,有時候你的一句話就會讓你最愛的人輾轉反側,刺痛一生!
關係越親近,越要有邊界感!
關係越親近,我們對對方的期待就越高,要求越多,總是希望對方能夠第一時間理解自己、支援自己。
但是就算是最親的親人,也不可能什麼想法都與我們保持一致,不能靠一個眼神、一句話就知道我們所有的心理。
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沒有誰有義務去承擔你的情緒,也沒有誰會百分百的理解你,不要老是要求對方“應該”怎麼做,也不要過分解讀對方的行為,凡事反求諸己!
中國品牌煉金師盧永峰創業初期,狀況百出,壓力巨大,每天的情緒都處於崩潰的邊緣。
然而,他每次回家,都會花5分鐘在車裡調整好情緒,再打開家門。
他說:
“腳底的灰塵要留在門外,心裡的灰塵更是如此。”
令人豔羨的神仙伴侶——錢鍾書和楊絳,為何能夠十年如一日的琴瑟和鳴呢?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閱讀
下一頁1/2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