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覺「經常做夢」和「很少做夢」,哪一個容易生病?醫生解惑

2023-08-29 - 文:全球智慧人生

“夢”,被認為是日常生活的“復盤”或“預測”。復盤有俗語為證:日有所思、夜有所夢。預測則多見於運氣、疾病、凶吉等內容,諸如周公解夢。做夢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交織的現象,長期帶有神秘色彩。在什麼夢、怎麼做夢、夢到什麼、哪些是疾病的提示等方面,一直有不同說法。

不少人認為,經常做夢對身體不好,比如:
一入睡就做夢,大腦沒法休息,損耗精力。
夢境多、做夢頻繁,說明睡眠太差了。
夢醒了,像沒有睡覺一樣累。

Advertisements

1930年代,科學家徵集志願者對“夢”進行探索,證實做夢是某個階段腦波活動的體現,是在睡眠中呼吸、肌肉強度、血壓、心率等健康指標平穩的反映,並監測到5種腦波,據此把睡眠分為5個階段:
入睡期為第一階段,全身輕鬆,呼吸頻率變慢,似睡非睡,很容易驚醒。
淺睡期為第二階段,腦波開始爆發,有大量頻率高、波幅大的腦波,人不容易喚醒。
深睡期為第三、四階段合併,腦波頻率減緩,全身放鬆,很難被喚醒,有時出現講夢話、尿床等行為。
快速眼動期為第五階段,腦波重新活躍,和人體清醒時類似,伴有眼球轉動、心率血壓升高,這個時候最容易做夢。
5個階段組成一個完整睡眠週期,持續約70—90分鐘,每個晚上的睡眠就由4—5個睡眠週期組成,每個睡眠週期都會做夢,意味著每個人晚上會有好幾個夢。

Advertisements

為什麼有人總覺得自己從來不做夢,或很少做夢?因為他們記不起來了,如果是在淺睡期或深睡期醒來,很難記得起自己做了夢,只有在快速眼動期睡醒、被叫醒,夢境才清晰。
做夢的科學解釋是:大腦的部分細胞是“夜間值班細胞”,人在睡著的時候就開始工作,指揮手腳在某個時間突然“抖一下”,或控制內分泌水平,或讓腦波活躍、減緩,使夢境出現。
所以,為什麼人睡著後手腳無意識亂動、生病睡一覺就感覺舒服很多、知道自己做了個好夢,是有道理的。
從生理健康上說,做夢是好事,說明大腦裡的左腦,把記憶搬動到右腦。左腦是清醒時的“活動總管”,右腦是休息時的“總控制師”。做夢是大腦在打掃衛生、清除垃圾。

大腦在做夢時掃掉什麼垃圾?消積資訊和負面情緒垃圾,睡眠實際上是人體自我調適和減壓過程,比如第二天醒來,忘記大部分夢的內容,這是右腦對夢境篩查和處理的結果。
而且,經常做夢,能出現完整的夢境,說明大腦的鞏固記憶力水平、應對外界刺激感知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是不錯的,這對於老年人預防老年痴呆有重要借鑑意義。
不過,如果做夢是頻繁的噩夢,可能是一些疾病訊號,如:心律失常、胸痛、偏頭痛、帕金森病、精神類創傷等疾病,這些夢境都比較凶險,反覆頻繁出現時,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。
很少做夢,感覺從不做夢的人,意味著左腦的資訊和記憶,向右腦搬運出現障礙,有可能是右腦出現問題了,或者是每天的睡眠質量不佳,沒有完整的睡眠週期,機體活力出現問題,尤其是神經調節動態平衡發生異常,常見問題有頭疼、頭暈、消化不良、心慌、胸悶、呼吸不暢等。

Advertisements

為什麼會感到做夢後睡眠質量差,或是做夢後身體累?
其實這是身體或精神的因素,干擾了睡眠,不是睡眠影響了身體。如一段時間壓力大,從睡眠中驚醒,再也睡不著,這是大腦產生疲勞感,有的是精神衰弱、焦慮抑鬱,引起入睡困難,半夜容易驚醒,結果白天無精打采,頭腦昏沉。

做夢是好事,做不了夢,老是做噩夢,可以試試5個招數:
1、睡前要輕鬆,不要飲酒、飲用刺激性飲料,洗一個熱水澡或泡腳可達到放鬆身心目的。
2、睡前不要接收大量負面、刺激的資訊,如看恐怖片、玩競技遊戲、看悲傷類見聞等。
3、積極形成進入臥室、躺在床上就是睡覺的潛意識,避免在床上看書、玩手機。
4、注意規律作息,準時起床,按時休息,不睡懶覺、回籠覺,不輕易打亂睡眠週期。
5、睡眠環境量身打造,總體上要求安靜、遮光、溫度適宜,床墊和枕頭符合個人喜好。

Advertisements

- END -

人生在世,厚德載物。對於一個男人來說......

大年初四,送上祝福......

青春不是桃面、丹唇、柔膝......

俗話說,一日之計在於晨......

人們常說: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......

什麼樣的感情最靠譜?

人到世上走一遭,總會遇到一些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...

善良的人,才會有一顆百納海川的心......